90度規(guī)范停車,小遛實力逆襲,撬動共享電單車千億出行市場
隨著復工形勢的好轉,人們紛紛走出小區(qū),逐漸回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(tài)。城市展現(xiàn)出繁忙景象,共享單車也重新回到市民生活中。而在一些城市,很多市民有了新的選擇——共享電單車。
上個月中旬,山東泰安宣布引入了共享電單車,首批獲得批準的有三家品牌,分別是美團、青桔和小遛。青桔是出行巨頭滴滴旗下的子品牌,美團是國內本地生活平臺,2018年巨資吃下了摩拜,而小遛則是近年來快速發(fā)展起來的一個新興企業(yè)。
據報道,三家都采取了無門檻免押金的方式,從根本上杜絕用戶的資金風險。被共享單車教育起來的泰安市民,很快就被共享電單車的省力、快捷所吸引。騎行共享單車的人在街頭日益增多,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新選擇。
泰安街頭的共享電單車
一、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單車
其實,在很多中小城市,共享電單車出行早就不是什么新聞。
江西某20多萬人口的小縣城,2018年5月就有共享電單車入駐運營。2元起步與公交車一樣的價格,但更方便快捷,很快就融入居民生活中。我向當?shù)嘏笥研⊙┰儐柺召M標準和品牌時,20出頭的她居然說沒有留意,稱反正2塊錢一次足夠她騎到縣城的任何角落,車身是黃色的所以當?shù)厝硕冀兴↑S車(沒錯,和其他地方對ofo的稱呼一樣),而且當?shù)夭⒎仟毤,附近市縣也有。
除了小遛等新興企業(yè)之外,共享單車巨頭也早有所行動。2018年1月,滴滴率先推出了“街兔電單車”,隨后,摩拜和哈啰先后推出了共享助力車,ofo也完成對多項電單車的專利申請。
這兩年,巨頭們主動收縮共享單車業(yè)務,但在共享電單車市場上卻保持擴張勢頭。哈啰出行最為積極,已經將共享電單車業(yè)務擴大至1/3的運營城市,滴滴和美團也在跟進。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最近獲得10億美元融資,外界認為或與電單車業(yè)務有所關聯(lián)。據36氪消息,美團已和制造商簽下了百萬級的電單車訂單,合作制造方包括富士達和新日。
1.借新國標利好加速合規(guī)化
共享電單車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入局,時間上不比共享單車晚多少,只是限于政策原因一直無法大張旗鼓地發(fā)展。交通部新聞發(fā)言人吳春耕在建議各地方審慎對待共享電單車時,指出了問題的關鍵:“當前市場上投放的互聯(lián)網租賃電動自行車普遍超標!
也就是說,監(jiān)管部門并非反對共享電單車,只是擔心它的問題爆發(fā)像共享單車那樣不可收拾。不過并沒有明文禁止,為共享電單車后來利用2019年4月正式執(zhí)行的《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(guī)范》(下簡稱新國標)重新啟動創(chuàng)造了有利條件。
新國標為共享電單車行業(yè)帶來了兩方面的利好:一是為地方監(jiān)管部門根據本地情況開放共享電單車提供了法律基礎,共享電單車有機會以合規(guī)車的身份向當?shù)卣暾堖\營牌照;二是占比超過9成的超標車陸續(xù)退出,為共享電單車空出了大片市場。
不少共享電單車企業(yè)抓住這難得的機會,從哈啰、美團、滴滴等出行巨頭,到小遛、小蜜、雷風行等新興廠商,都推出了符合新國標的電單車,只有無力回天的ofo缺席。
共享電單車朝著輕型化的方向發(fā)展,體積更小、重量更輕,時速在20公里以內。為了避免騎車帶人的安全隱患,共享電單車還主動撤掉后車座,進一步減輕整車重量。共享電單車合規(guī)化,邁出了重啟市場的關鍵第一步。
2、換電模式實現(xiàn)無樁化運營
共享電單車行業(yè)最重要的變革,是通過換電模式實現(xiàn)了無樁化運營。
早期的玩家因為有樁式運營,不但運營成本高企難下,而且用戶局限在樁站周邊的小范圍內。而無樁化讓用戶隨時隨地騎行共享電單車成為可能,大大降低了用戶騎行的交易成本,從而擴大了市場需求。和共享單車一樣,共享電單車通過無樁化運營打破了需求僵局,順利進入與它爭奪城市最后一公里市場的競爭之中。
另一方面,無樁化運營減少了對公共資源的占用。以往的有樁模式,共享電單車公司必須在街區(qū)設置充點站,統(tǒng)一停放和充電,這勢必占用較大面積的公共資源,這也是早年監(jiān)管部門不鼓勵共享電單車的一個直接原因。而換電模式下,企業(yè)只需要分區(qū)域設置一個小面積的室內站點,即可用于電池充電和保管,不再集中占用公共資源。
這種進步是監(jiān)管部門所樂于看到的,有利于推動各地政府改變了對共享電單車的態(tài)度。一些地方后來改變了之前的強硬態(tài)度,應該與共享電單車行業(yè)的整體表現(xiàn)好轉有關。
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